树新风,我的新感悟,从“工匠精神”说开去

手札记事 108

1.jpg

    在“学而优则仕”的传统文化里,与“匠”、“贾(gǔ)”相关的词汇常常都带有一些贬义的意味,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在现今“物欲纵流”的社会里,“贾”逐步变成了人人羡慕的“人上人”,“富人”始终集中在企业家、金融家、房地产商等固定阶层,“匠”,即便有再精湛的技艺,却依然被认为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,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报酬。无论交友还是择偶,人们总是习惯于用“收入”、“职业”来衡量一个人“行或不行”。

   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让一个词走红至今,那就是“工匠精神”:坚定、踏实、精益求精,把每一件工作都当成事业来做,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、有灵气的生命体,用心跟它进行交流。

    作为服务十几亿人口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通讯企业,在企业阵痛转型的关键关口,我们应该如何发扬“工匠精神”,树立新风气、新氛围,提升企业竞争和服务能力呢?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近八年的“大学生员工”,在这里,我简要谈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:

    尊重,好学,重拾“传帮带”的优良传统

    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要精益求精,不放弃对细节的完美追求。我感觉,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是人才、技术、经验的承继关系,也就是“传帮带”。

    如今,很多绝招、经验、精神随着师傅们的离退休而消失,许多新入行的员工不得不从头自学、摸索琢磨,没有十年八年,哪能悟出绝招、高招?但他们所探索的东西,很可能已经是前辈嚼过的馍。几代人传承的好东西,丢了就再难找回来。

    遗憾的是,随着新人的不断充实、指标考核的结果导向化,现在有这种责任心和态度的师傅不多见了,甚至出现了 “新人管老人”的现象,“差一分也不行”变成了“差不多就行”,稍有几年经验的“老”员工,面对新员工常常是“没耐心、不愿带”。

    每当有新业务、新困难,一线员工常常变成了“第一个吃螃蟹、蹚地雷的人”,部分支撑人员、业务指导人员却变成了“上情下达”的邮件搬运工,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办得无比坎坷,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责任的错位,更反映了我们很多员工业务技能、业务经验的普遍缺失。

    而在项目实施工程中,我们总是习惯将“流程”、“规范”挂在嘴边,形成一定程度对“客户”的忽视,比如,某个工单、某项工作、某个环节的处理时限是三天,我们就会习惯性地要求自己三天之内完成,却忽视了是不是每一个客户都能够接受三天,三天工作量的事情“三天完成”,一天工作量的事情仍然按规范“三天完成”,这很合规,但不合情,一个环节多用2天,5个环节就是10天,受伤的是客户,更是我们的企业根基。

    所以,树立新风尚,让老人获得尊重,让新人愿意学、有人帮,做好“传帮带”,传承的不仅仅是技术与经验,更是对工作的责任心与精益求精的精神。

    少论得失,多讲奉献,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来守护

    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的员工,相比民营企业同行,公司给了我们更稳定的收入和更稳定的工作,无论企业面临怎样的困难。

    结合我自身,我是2011年入职的,入职培训的时候,省公司关总说我们这一批是错过了好时候、面临最困难时期的一批员工。关总说的好时候,那时候我们身在大学,那时候的动感地带已经成为一种亲切、一种时尚,深入每个年轻人的心中,我们虽然不是移动的一员,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那时候有多好。入职以后,我先后做了2年的工程管理、4年的信息化业务管理,我亲身经历了3G时期客户流失、口碑下滑的阵痛,亲身经历了抢建4G基站、与时间赛跑的快节奏,亲身经历了专线业务从零星到三分天下有其一,亲身经历了宽带业务从零到有、从有到过亿的华丽转身,现在还在亲身经历着从基础业务运营向全业务运营、互联网产品运营的痛苦转型。这一切的变化,都发生在这短短几年之间,这几年,有泪水、有汗水,但公司从来没有因为利润增幅的放缓降低我们的收入、进行大幅的裁员换员。

    而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的很多同仁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我们的这个大“家”。我们可以为了业务,在客户办公室泡茶倒水;我们可以为了项目,在晚上跑去关键决策人家里处理电视、路由器等故障;我们可以为了赶工期,在冰天雪地徒步勘察、帮施工单位配数据查故障……我们所做的一切,都不是我们职责所必须,我们只是想感动客户、做到更好。

    所以,树立新风尚,从“我”做起,多一些严谨,多一些奉献,多一些守护,守住“工匠精神”,企业好,我们才会更好。

    有情、有希望,不让员工流血又流泪

    十九大报告指出,“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,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,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。”作为基层岗位的青年员工,这也是我最关注的一点。横向对比移动、电信、联通,移动是最年轻、最上进的队伍,作为应届毕业生员工,我们都经历了入职的懵懂,并在信任中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。

    在我经历的几任年轻领导里,他们从未将自己视为我的上级,他们把我当成自己的朋友、兄弟,“有事好商量,部门的事情由我们一起商量”,在我的心里,他们是我的好师长、好战友、好伙伴,即便他们调到别的岗位,我们依然保持着紧密的友谊。

    习总书记说,“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”。本来,我们跨越了诸多挑战,实现了4G、宽带、专线三丰收;外来,我们面临着互联网应用越来越严峻的挑战,我们不能再停留在“移动公司不需要懂技术”的落伍思维里,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,“外包”不再是万能灵药;未来,我们不能再仅仅满足于支撑得好、坐得住,还要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,能走得出去、谈得来。

    不懂技术,何以管理好懂技术的人?何以管理好需要技术的工作?只有业务、技术兼备的人才队伍,才能管理、运用好“外包”工具,才能从竞争萌芽起,快速应对电广联甚至互联网企业对市场蚕食的行动。

    所以,树立新风尚,对“工匠”有情,给“工匠”希望,重视“工匠”培养,更好地调动“工匠”的主观能动性,才能更有力地去攻陷一个又一个的竞争堡垒。

    在万物互联、云计算、大数据转型的关键时期,作为党员骨干员工,我们更要发扬“不怕苦、不怕累、勤学习、求精益”的拼搏精神,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在身边营造新的风向、新的氛围,群策群力、能者先上,提升大家的积极性,凝聚大家的力量,加紧奋斗!

    下载地址:树新风,从“工匠精神”说开去.docx

评论留言

我要留言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